創業插上公益翅膀
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政府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另一方面卻是公益組織人才匮乏,專業專職的公益人少之甚少。這兩種矛盾,如何才能實現有效對接,互相破題?
在商業創業之外,公益創業已經成爲當今時代的一個“新天地”,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公益可以作爲一個事業,而且是一個容易獲得滿足感的事業,並且,已有很多人將公益和創業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英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進入到公益組織工作,與其他行業(銀行金融業除外)薪酬並無太大差距;在美國,公益從業者平均年薪爲3。5萬美元,國際型公益組織高管人員則高達16萬美元。
“行業資源的瓶頸,造成人才缺乏;而人才的缺乏,又使行業獲取資源的能力更缺、更弱。人才缺乏原本是一個果,但是現在又成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主因。”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指出,這正是目前中國慈善公益組織發展陷入惡性循環的真實寫照。
通過公益創業,不但可以幫助大學加盟生提前完成職業選擇和職業准備,解決大學生社會化不足和就業難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爲公益事業挖掘和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
“大學畢業一年後,我決定辭職,轉而成立小蜜蜂公益組織,成爲一名全職的公益人,開始公益創業之路。”廣州小蜜蜂日前剛剛入選成爲西部陽光基金會的首批受助草根公益組織,得到了相應的行政經費和技術層面的支持,其負責人看上去俨然就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年輕、腼腆而充滿激情。
告訴記者,從大一開始,他就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很多公益活動中。“大三的時候我們創辦加盟連鎖了愛心中國行志願者組織,網路創業當時我任首席執行官。這一路走來,深刻地領悟到,公益創業想要良性發展,必須要有強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獻精神的團隊以及創新的公益模式。”
像這樣大學時做過志願者的人很多,但畢業後能以公益創業加盟爲事業,專職其中的人很少。
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政府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另一方面卻是公益組織人才匮乏,專業專職的公益人少之甚少。這兩種矛盾,如何才能實現有效對接,互相破題呢?
公益:一個可以獲得滿足感的事微型創業業
公益與創業似乎是兩個看似相互矛盾的關鍵詞,一個偏重“付出”,一個偏重“盈利”。
來看一組調查數據--據《2010年中國公益人才發展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顯示,44。8%的公益組織的專職人員在3人以下,其中還有10%並沒有專職人員,而專職人員超過10人的還不到20%。
阻礙人才進入公益組織的障礙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公益組織待遇低下。上述《報告》顯示,37。7%的從業人員沒有任何社會保障,88。5%的人員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還有超過10%的人員並沒有固定的收入。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公益組織的人才流失也尤爲嚴重,近八成的人離開公益領域,其中有43。1%是因爲薪酬待遇過低。
- Sep 14 Wed 2011 23:24
創業插上公益翅膀 創業插上公益翅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